秦淮未了
演唱:陌歸、玄卿作词/作曲/文案:安九
编曲:何天程
演唱:HITA 安九
制作人:李建衡
男声作曲:李建衡
男声:萧忆情
和声:周弦
混音/母带:龚骏
翻唱:言言/陌歸/玄卿
后期:言言
海报:迁年
琵琶:音若子兮
陌歸
我也曾看冷月
撩起河上灯明灭
我也曾听长夜
四弦声声不停歇
言言
这秦淮旧时节
似人间惊鸿一瞥
亦斑斓亦清冽
绕成心头一道结
陌歸
那些故事未了却
言言
砌在乌衣巷里的长阶
陌歸
那些红尘都不解
言言
你我妆过的风姿摇曳
陌歸
无论世俗多糊涂
言言
也会有人销魂有人蚀骨
合
一回喜怒一场朝暮
陌歸
是喧嚣之下的孤独
玄卿
云烟一缕秦楼里
才子赴芳姿
诗入几阙城南曲
词唱旧白局
言言
我也曾提笔写
寄向远人的词阙
我也曾过长街
打量金陵的岁月
陌歸
老城墙又覆雪
恍若谁在唱离别
亦淡然亦痴绝
凝成心头一滴血
言言
那些故事未了却
依然停在当初的水榭
陌歸
那些红尘都不解
你我饮过的半壶圆缺
合
无论世俗多甜苦
也会有人遗忘有人刻骨
一回喜怒一场朝暮
是喧嚣之下的不悟
合
无论世俗多糊涂
也会有人销魂有人蚀骨
一回喜怒一场朝暮
是喧嚣之下的孤独
陌歸
老僧院听木叶
霜钟声里当年月
言言
亦沧桑亦无邪
化作一梦长皎洁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称
那时的金陵秦淮曾有过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秦楼楚馆里又有过多少默然湮流的过往
而那些红粉的命运此刻只能在书卷诗词中窥得一二
我的故事里有这样两位歌妓她们能歌善舞能诗善赋人在风尘之中心在六朝之外
她们流连于乌衣巷的达官贵人之间摇曳于秦淮河灯之畔八面玲珑风姿绰约却少知己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知己也在人生命途中渐行渐远
曾私定终身的那个人也早已不见
旧时的秦淮每当重要时节便灯火通明水灯千盏
她们唱着小曲笑靥如初却不知看见的是灿若星河的秦淮灯火还是逝若昙花的金陵岁月
但值得欣慰的是她们留下的故事她们唱过的曲调终于也糅杂在历史沉淀之中以某种形式流传于世
*2007 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6 月7 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南京白局的简介部分摘自南京白局网
编曲:何天程
演唱:HITA 安九
制作人:李建衡
男声作曲:李建衡
男声:萧忆情
和声:周弦
混音/母带:龚骏
翻唱:言言/陌歸/玄卿
后期:言言
海报:迁年
琵琶:音若子兮
陌歸
我也曾看冷月
撩起河上灯明灭
我也曾听长夜
四弦声声不停歇
言言
这秦淮旧时节
似人间惊鸿一瞥
亦斑斓亦清冽
绕成心头一道结
陌歸
那些故事未了却
言言
砌在乌衣巷里的长阶
陌歸
那些红尘都不解
言言
你我妆过的风姿摇曳
陌歸
无论世俗多糊涂
言言
也会有人销魂有人蚀骨
合
一回喜怒一场朝暮
陌歸
是喧嚣之下的孤独
玄卿
云烟一缕秦楼里
才子赴芳姿
诗入几阙城南曲
词唱旧白局
言言
我也曾提笔写
寄向远人的词阙
我也曾过长街
打量金陵的岁月
陌歸
老城墙又覆雪
恍若谁在唱离别
亦淡然亦痴绝
凝成心头一滴血
言言
那些故事未了却
依然停在当初的水榭
陌歸
那些红尘都不解
你我饮过的半壶圆缺
合
无论世俗多甜苦
也会有人遗忘有人刻骨
一回喜怒一场朝暮
是喧嚣之下的不悟
合
无论世俗多糊涂
也会有人销魂有人蚀骨
一回喜怒一场朝暮
是喧嚣之下的孤独
陌歸
老僧院听木叶
霜钟声里当年月
言言
亦沧桑亦无邪
化作一梦长皎洁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称
那时的金陵秦淮曾有过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秦楼楚馆里又有过多少默然湮流的过往
而那些红粉的命运此刻只能在书卷诗词中窥得一二
我的故事里有这样两位歌妓她们能歌善舞能诗善赋人在风尘之中心在六朝之外
她们流连于乌衣巷的达官贵人之间摇曳于秦淮河灯之畔八面玲珑风姿绰约却少知己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知己也在人生命途中渐行渐远
曾私定终身的那个人也早已不见
旧时的秦淮每当重要时节便灯火通明水灯千盏
她们唱着小曲笑靥如初却不知看见的是灿若星河的秦淮灯火还是逝若昙花的金陵岁月
但值得欣慰的是她们留下的故事她们唱过的曲调终于也糅杂在历史沉淀之中以某种形式流传于世
*2007 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6 月7 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南京白局的简介部分摘自南京白局网